在天津海河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何处不相逢”,这是艺术家房丽媛在国内的首个个展,由策展人李裕君策划。早已在版画创作上成绩斐然的她,以全新的架上绘画作品,将人生中近十年的生活感悟铺陈成一个生命剧场,用一幅幅复杂精妙的“相逢”图谱,带领观众走入充满情感与关系张力的艺术世界。
“相逢”母题
无论哲学的思海抑或诗歌的意境,“关系”像一条无形的线,把“相逢”这个永恒的母题串了起来,它扎根于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与存在体验,被不断解读、延展,成为跨越时空的话题。
7月5日,盛夏时节的海河美术馆,房丽媛以行为艺术作品《关系》为展览预热。在隔离的私密空间内,艺术家与每一位独自进入的观众互动,自由发挥彼此关系。以诗意化的互动方式开启“何处不相逢”个展的帷幕,打开了一扇由房丽媛所营造的审视“相逢”这一生命核心动力的深邃窗口。
展开剩余91%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展览由策展人李裕君进行学术性梳理,在海河美术馆的展厅里,精妙地分成两大部分,集中呈现房丽媛两个重要的创作阶段:境遇“关系”(2018-2019)、人生“盔甲”(2024-2025)。以“何处不相逢”的哲学观,铺陈开来艺术家对近十年来人生波折的体悟与生命思考。
第一次听到“何处不相逢”这一主题,房丽媛脑海中如白驹过隙,她的思绪在生命的记忆中辗转往复,那些流经过生命血液中的人与事再次喷涌而出。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回忆:“生命状态的过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螺旋上升,每转一圈都在旧课题上打开新层次。”“相逢”这个容纳了生命最朴素也最复杂的母题,也正是她近年来创作的一个核心命题,已然和她个人的生活经历、情绪感受息息相关。
在洁白的展厅中,细细观看房丽媛的绘画作品,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饱含着强烈又和谐的色彩碰撞,弥漫在饱满的画面构成之中,暗合着个人身体成长的年轮刻度,在戳破陈年真相之后,拥抱一枚旧伤的勇气。她以极具个人化的绘画语言揭示相逢带给我们的万般感受,或温暖或消耗。她敏锐地捕捉并呈现了相逢所蕴含的内在张力和矛盾本质,把它转换成一种更深刻、更广泛的存在现象。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你引诱出一场不可度量的涟漪》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100×120cm 2024
在房丽媛看来,人生是一场内在磁场的吸引。这从2024年的作品中可以窥见一二。《你引诱出一场不可度量的涟漪》上方的漩涡前,那束仿若向宇宙深处发出信号的磁场光柱,不禁令人思索,那些看似偶然闯进生命的事件和人物,其实是外部世界与你灵魂精准呼应的结果。
换句话说,生命会在你准备好进行精神蜕变时,送来你需要的人和事物,而非你想要的那位。共识性不遵循因果,只关乎意义,那个人或者事物的出现会是美好还是混乱?
境遇“关系”
命运是人生的大课题,几乎每个人都绕不开对它的琢磨。一个人一个宇宙,形成的力量不仅来自外界,更多是源于自身具有的持久的爆发力。对艺术家来说更是如此。
房丽媛生长在山东济南,她的父亲是位艺术家。自幼生活在艺术的熏陶里,幼年懵懂的她便拿起画笔随意涂抹,艺术的种子在心里生根发芽。2007年、2011年,她分别以优异的专业成绩考进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进行本科及研究生的学习。
房丽媛工作室
在自由开放的美院环境里,房丽媛不仅对版画艺术进行钻研,同时也继续着她深爱的油画创作。在美院的七年是她自带光环的七年,多次荣获院系特等奖学金,分别荣获本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荣获2014届研究生E·LAND优秀毕业创作奖。研究生刚毕业,她便成为美国画廊的代理艺术家。
随着2016年底女儿的出生,房丽媛完成了人生旅程中又一身份角色的转换。从艺术家成为一位母亲,母爱被怀里软糯糯的小婴儿彻底唤醒与激发,也激发了她的敏感和柔软。据她回忆,在女儿刚出生的两年内,她对一切想要接近女儿的人和物都超级敏感,这样的表现令她自己也难以置信。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与一座场春山交换秘密》
布面丙烯 120x90cm 2025
2018年至2019年是一个重要阶段,她彻底从丝网版画转向架上绘画,同时也感受着艺术家和母亲的角色切换。女儿带来的全新视角和感受,房丽媛将这样的情绪留在了画布中,这样个人化的主观情绪,反而极具穿透性。
她更多以假想的被迫害妄想,营造了一幕幕戏剧般的荒诞性,蕴含着哲思的辩证法。画面中宣泄着艺术家对潜在危险的焦虑,抑或是更加深刻地体会着万事万物的两面性:来自大自然对孩子的侵蚀性,来自社会对孩子的人为攻击性。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BOW》
布面油画 60x80cm 2018
善似水,恶也似水;刚似水,柔也似水。作品《BOW》中,画中的海水她做了剪纸般的处理,一方面想把水如尖刀的形态展现出来,一方面她也想将海水固定在这一刻,或许固定的事物比流动的事物更有可操控的安全感。纸张和海水都有着柔软却又锋利的一面,房丽媛在画面中将二者做了形式和意义上的同构,它们随时可以伤害孩子,而那个毫无察觉的娃娃依旧期待与它玩耍……
同样,面对陌生人不明确的接近,《Special Love》中,她把自己转变成了一头敦厚沉稳的大犀牛,犀牛的生理构造决定了它看待客观事物是有盲点的。房丽媛觉得特别像那个时期做母亲的自己,她本能地以母亲的角度,把人性的复杂层层剖开,勘探着人与自然、人与人所具有的辩证关系。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Special Love》
布面油画 120x90cm 2019
但在某种程度上,她也会脱离母亲的角色,客观地看待内心的投射。当我们跳出自己的视角局限,尝试从多个角度去看待世界,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质,拥有更广阔的思维和更包容的心态。
随着情感、婚姻经历的变故,孩子、家庭、朋友、各式各样的感情让越来越多复杂的关系相逢,房丽媛被无形的力量裹挟着,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能量场域。这也让她不断地在画面中,展开对各种关系的诸多探讨,比如孤独与不安、渴望与逃避、矛盾与攻击、爱而不得、事与愿违、拉扯与纠缠……从而,对生命的存在本质发出着一连串的深邃叩问。
人生“盔甲”
以人性为基点梳理自己的生死观、因果观,从个人转而关注到更多人的现实处境和生存状态,在成长的推进与位移中,房丽媛重建“自己”的意愿越来越清晰。从早期的宏观叙事转换到微观叙事,以视觉建构属于她的一套既真实又荒诞、既张狂又凝重的人造的自然法则。
2024年至2025年,房丽媛更多用暗喻手法,抽离出一种更加概括性的情绪感受。她开始舍弃更多的符号元素,笔下的色彩也更为明亮与狂放,画面呈现一种介于现实和想象之间的场景,一种刻意而为之的假景观,以此来凸显陌生感和矛盾化的张力。
房丽媛《被“病毒”侵蚀到无法自拔的两个人》
布面丙烯、综合材料 90x75cm 2025
房丽媛《冈仁波齐艳阳下,星河长明》
布面丙烯 130x100cm 2025
房丽媛把版画语言的特质挪用到架上绘画创作中,形成了她特有的语言形式和极具辨识度的个人艺术风格。她不固定她绘画的创作方法,有时候会创作很多小稿,不画小稿的时候,会写很多文字。把具体的布局,需要的元素,画面的色调非常详尽地写出来,最终在画布上一气呵成。有时候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大概的想法,便在画布上直抒胸臆,反复涂抹修改,直到她认为画面效果和表达的情绪刚刚好。
强化图像在视觉表达的辩证意义,形成房丽媛独特的“错位”美学。不仅仅是对线的敏感性,更是她对生活中错位经验的思考。从版画技法中的错版方式的运用,到将个人经验上升到一个共性经验,通过描绘人们在生活经验的“错位”式理解,看似托举的甜蜜却未必会有美好的结局。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最后一个天堂》
布面丙烯 110x130cm 2025
在线的运用上,房丽媛提炼出一个代表性符号:金属质感的硬挺条状元素。她赋予了它人性化的力量。在个体情绪与文化感知的张力中达到平衡与转化,从而形成其绘画艺术的终极人文关怀的主旨。
正如房丽媛自己所言:“对于金属条的解读是充满辩证矛盾的:我想给予人类一幅幅金属盔甲——它是丰满绵软肉体下内在强大生命力的支撑,它是野蛮生长,是人性的自由;它也可以看作是警示……人们的肉体和内心是柔软的,但基于人性,人们习惯于将自己包裹对外。希望有一天,金属条会变少,会融化掉更多,我们能彼此触及更加真实而柔软的地带,能够更真诚地去温暖彼此。”
房丽媛个展“何处不相逢”
2025.7.5-8.31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房丽媛
《Eden之外尾声:我们的影子延展铺满大地,纠缠得如此紧密》
布面丙烯 100x80cm 2024
《Eden之外尾声:我们的影子延展铺满大地,纠缠得如此紧密》便是对“盔甲”最好的注释。爱从来不是索取,不是占有,而是接纳和包容,“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是爱最美的姿态。双方精神契合又彼此独立,相互扶持又各自成长。“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她的爱的辩证法,也是她眼中“爱”的样子。
文字|李蕊
图片|房丽媛
海河美术馆·第零空间(天津)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