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变通成就登高目标
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诗句,描绘了攀登者以绝顶为目标、以俯瞰众山为境界的壮志。然而,历史与现实中的无数案例表明,真正的登高者从非一味蛮干,而是在坚守目标的同时,以变通为阶梯,在迂回中前进,在调整中突破。从张骞凿空西域到华为突破技术封锁,从郑和七下西洋到中国航天探索深空,变通始终是连接理想与现实、成就登高伟业的关键密码。
一、变通:登高路上的“隐形阶梯”
登高目标的实现,从来不是直线式的冲刺,而是螺旋式的上升。变通作为其中的“隐形阶梯”,通过路径调整、方法创新、资源重组,将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碍转化为通向顶峰的跳板。
(一)路径变通:以迂为直,化险为夷
张骞通西域的壮举,堪称路径变通的经典案例。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试图联合抗击匈奴。然而,刚出陇西便被匈奴扣押,历经13年磨难才逃至大宛。面对原定路线被封锁的困境,张骞没有选择返回,而是绕道塔里木盆地南缘,经莎车、于阗等地辗转抵达大月氏。虽然最终未能达成军事联盟,但他开辟的“丝绸之路”却成为连接东西方的千年通道。这种“此路不通绕道行”的路径变通,使一次失败的军事外交转化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突破。
(二)方法变通:破旧立新,点石成金
王贞仪的治学之路,展现了方法变通的智慧。清代女科学家王贞仪自幼痴迷天文,却因女性身份无法接触观象台设备。她没有因此放弃,而是将闺房窗帘拆下制成简易投影幕,用吊灯模拟太阳、圆桌代表地球,通过改变灯距观察日食现象。这种“土法上马”的创新方法,不仅让她成为清代最杰出的天文学家之一,更证明了:在追求真理的登高路上,方法变通比设备精良更重要。正如她在《月食解》中所写:“凡人之所不能为者,我皆能为之。”
(三)资源变通:无中生有,借势而为
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奇迹,离不开资源变通的支撑。面对远洋航行所需的巨量物资,郑和团队没有局限于国内供应,而是创造性地开发了“以物易物”的补给模式:在东南亚用瓷器、丝绸换取香料、木材,在非洲以茶叶、铜器交易象牙、宝石。这种“就地取材”的资源变通,使船队在长达28年的航行中始终保持充足补给,更开创了古代国际贸易的新范式。今天,这种变通智慧依然闪耀——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通过“资源换工程”“产能合作”等模式,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二、变通的实践维度:从战术到战略的升华
变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包含策略调整、模式创新、思维转型的多层次智慧体系。它要求登高者在坚守核心目标的同时,根据环境变化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实现目标与现实的动态平衡。
(一)战术变通:以小博大,四两拨千斤
华为突破技术封锁的历程,是战术变通的典范。面对美国“实体清单”的制裁,华为没有选择正面硬刚,而是通过“备胎计划”激活海思芯片,用鸿蒙系统替代安卓,以“南泥湾项目”实现去美化生产。更令人惊叹的是,华为将5G技术与矿山、港口等垂直行业结合,开辟了“5G+工业互联网”的新赛道。这种“田忌赛马”式的战术变通,使华为在芯片断供的困境中,依然保持了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领先地位。
(二)模式变通:破界重生,跨界融合
字节跳动的崛起,展现了模式变通的威力。当传统媒体还在为流量焦虑时,张一鸣通过“算法推荐+短视频”的模式创新,打造了抖音、TikTok等超级平台。这种模式变通不仅重构了内容分发逻辑,更创造了“注意力经济”的新范式。数据显示,TikTok全球月活用户已突破15亿,其商业模式从广告延伸到电商、支付等领域,成为数字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现象级产品。字节跳动的成功证明:在登高路上,模式变通往往能开辟出比技术突破更广阔的空间。
(三)思维变通:破茧成蝶,超越局限
中国航天工程的探索历程,诠释了思维变通的深远意义。在载人航天工程启动初期,中国没有选择美苏的“弹道式再入”方案,而是独创“半弹道跳跃式再入”技术,使神舟飞船像“打水漂”一样两次进入大气层,大幅降低了过载和热流。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变通,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更使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今天,这种变通思维继续推动中国航天突破——嫦娥五号采用“钻取+表取”复合采样方式,天问一号实现“绕、落、巡”一步到位,都在书写着思维变通的新篇章。
三、现代社会的变通挑战与应对
在科技革命与全球化深度交织的今天,变通智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人工智能的崛起、气候变化的威胁、地缘政治的动荡,都要求个体与组织以更灵活的姿态应对挑战,在变局中开新局。
(一)科技变革中的变通:从对抗到共生
OpenAI的发展路径提供了科技领域变通的典范。面对深度学习技术的局限性,OpenAI没有固守传统路线,而是通过开发GPT系列大模型,开创了生成式AI的新范式。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在商业模式上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利润上限”企业,既保持了技术开放的初心,又确保了可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商业”的双重变通,使OpenAI在AI竞赛中脱颖而出,更推动了整个行业向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冲突中的变通:和而不同
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展现了文化变通的智慧。海尔在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后,没有强行推行中国文化,而是采用“沙拉式”管理模式:保留美方团队自主权,同时输入海尔“人单合一”的创新理念。这种“尊重差异、融合优势”的变通策略,使通用家电在收购后业绩逆势增长,成为中美文化融合的成功案例。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所说:“管理的本质不在于控制,而在于释放人的潜能。”
(三)个人发展中的变通:终身成长
在职业生命周期缩短的今天,个人变通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新加坡推出的“技能创前程”计划,鼓励国民通过终身学习适应产业变革。许多职场人士通过考取数据分析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新职业资格,实现了从传统行业向新兴领域的转型。这种“目标不变、能力常新”的变通思维,正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最佳武器。正如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
四、结语:登高望远,变通致远
“会当凌绝顶”的志向,需要“曲径通幽处”的变通来支撑。从张骞凿空到华为突围,从郑和远航到航天探索,历史反复证明:真正的登高者从非固执的偏执狂,而是懂得在坚守中调整、在创新中突破的智慧践行者。他们深知,目标如同北极星,为航程指引方向;变通如同罗盘,助船只避开暗礁。
站在人类文明的新高度,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守正创新”的变通智慧。当气候变化威胁生存根基,当地缘冲突撕裂全球秩序,当技术革命重塑职业版图,唯有将高远志向与灵活变通相结合,才能在变革的浪潮中把握方向,在挑战的迷雾中找到出路。正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或许就是变通智慧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登高之路从无坦途,但变通能让每一步都算数,让每一次调整都成为通向顶峰的阶梯。
《变通:受用一生的学问》这部书中就记载了许多值得一读再读的处世智慧,由于内容过于真实,被禁了长达千年之久,而很多为官从商的人都在偷偷传阅。
作家刘润曾说:“平庸的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最高级的人改变思维。”
成功者不是致力于改变世界的圣人,而是善于变通适应世界的普通人!“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讲得就是这样的道理!
如果你在生活中经常吃亏,在职场上经常受气,又或者你对未来的一切都感到迷茫,那么一定要去看看这部《变通:受用一生的学问》!
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