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西安市第三医院
颤抖的手
不再是无解的难题
……
别眨眼!特发性震颤与神奇的“脑起搏器”
西安市第三医院已关注
分享点赞在看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评论
视频详情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我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患者。一位70岁的李阿姨(化名)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种常见却常被误解的疾病——特发性震颤。
想象一下,当你试图拿起一杯水,或者用筷子夹菜时,手却不受控制地抖动起来,越想控制抖得越厉害。这就是特发性震颤患者的日常困扰。它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
“姿势性”:比如伸出手臂保持一个姿势时出现的抖动。
“动作性”/“意向性”:比如伸手去拿东西(意向性)、写字、倒水、吃饭时出现的抖动。
展开剩余70%这种震颤通常从手开始,也可能累及头部、声音甚至下肢。它最大的特点是:在做精细动作、紧张、疲劳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很多人会把它和帕金森病混淆,但两者完全不同:
特发性震颤 :主要是动作时抖,休息时不抖(或很轻微),通常没有僵硬、动作缓慢等其他症状。
帕金森病 :典型是“静止性震颤”(比如手放在腿上不动时抖),常伴有肌肉僵硬、动作缓慢、姿势不稳。虽然特发性震颤一般不会缩短寿命,但它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巨大。
震颤的困扰
从生活不便到社交退缩
李阿姨的情况非常典型,双上肢严重震颤,主要是意向性震颤,意味着她想做任何事,手都不听使唤。最让她痛苦的是她无法自己端起水杯喝水,水会洒一身;无法用勺子把饭稳稳地送进嘴里;写字更是困难重重。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动作,对她来说成了巨大的挑战。这不仅带来生活上的极度不便,更让她感到沮丧、尴尬,甚至不愿出门社交,生活质量一落千丈。
对于特发性震颤,首选治疗通常是药物(如普萘洛尔、扑米酮等)。然而,像李阿姨这样的患者,往往面临:
1. 药物效果不佳;
2. 一些药物可能引起乏力、头晕等不适;
3. 随着时间推移,震颤可能加重,药物控制力下降。
当药物无法有效控制症状,且震颤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时,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可考虑的治疗选择。
神奇的“脑起搏器”
DBS手术
DBS手术,常被形象地称为“脑起搏器”手术。它并不是切除病灶,而是通过向大脑深部特定的控制运动的核团发送微弱的电脉冲信号,来调节异常的神经活动,从而达到抑制震颤的效果。
李阿姨的重生:颤抖消失,生活重启,李阿姨勇敢地接受了DBS手术治疗。术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和精心的参数调控,效果令人欣喜:她的双手变得非常稳定,意向性震颤几乎看不到了。现在,她可以稳稳地端起水杯,从容地喝水;可以自己拿起勺子,顺畅地吃饭;恢复了基本的书写能力。那些曾经让她痛苦不堪的日常动作,如今都能轻松完成。生活能够自理,极大地提升了李阿姨的尊严感和自信心。家属告诉我们,她脸上的笑容多了,也愿意走出家门和老朋友们相聚了。看到她能重新享受生活,作为医生,我们也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发布于:陕西省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