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1日,成都黄田坝机场的跑道上,一架造型怪异的黑色战机突然腾空而起。地面监控室里,总设计师杨伟攥着对讲机的手心全是汗,直到耳机里传来试飞员"所有系统正常"的报告,他才发现自己的衬衫后背已经湿透。这架代号"718工程"的隐形战机,后来被称作歼20的首飞,让五角大楼的情报官员们集体摔碎了咖啡杯——他们前一天还在报告里写着"中国隐身战机至少落后美国二十年"。
这事得从二十多年前说起。1997年台海危机那会儿,咱们空军最先进的还是从俄罗斯买的苏27,对面美军航母上停着的可是F14雄猫。有飞行员回忆,当时雷达屏幕上出现不明光点,指挥所让全员进入一级战备,结果发现是美军电子战飞机在搞侦查。"那感觉就像拿着红缨枪对机关枪",退役老兵老张比划着,"后来听说老美连隐身机都装备了,咱们连雷达都找不着人家"。
空军装备部的李将军在内部会议上拍了桌子:"咱们也得有能藏起来的家伙!"于是J-XX计划悄悄上马,对外说是改进歼10,实际暗地里已经在画隐身战机的图纸。成都飞机公司的设计团队憋着股劲儿,有个段子说他们办公室挂着幅字——"不蒸馒头争口气"。美国F22首飞那年,咱们的工程师们把能找到的公开资料全扒了个遍,连《简氏防务周刊》中缝广告都没放过。
保密工作做得那叫一个绝。厂房全封闭管理,工人进出要过三道安检,连食堂大妈都得签保密协议。有回美国卫星从头顶过,厂里立即停工放假,工人们集体去附近农家乐"团建"。2010年网上冒出几张模糊照片,外媒说是PS的,哪知道那是实习生偷拍的,保卫处顺着网线把人给揪了出来,据说那小子现在还在某研究所写检查呢。
首飞那天特意选了个好日子。美国防长盖茨正在北京访问,上午刚说"中国2020年前不可能造出隐身机",下午成都就传来轰鸣声。现场有个美国武官假装系鞋带,偷偷用手机拍视频,结果被安保人员请去喝了三小时茶。后来解密文件显示,中情局那周连发了七份紧急报告,标题个个都带感叹号。
要说这飞机怎么造出来的,那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刚开始发动机得用俄罗斯的AL-31F,咱们的太行发动机还在攻关。有个试飞员开玩笑说:"这就像给超跑装拖拉机引擎。"2017年珠海航展,歼20打开弹舱露出四枚导弹,观众席炸了锅,可没几个人注意到舱门边缘的锯齿处理——那才是真正的隐身黑科技。美国《航空周刊》的记者盯着照片看了整晚,第二天顶着黑眼圈说:"中国人把隐身涂层玩出了新花样。"
东部战区王旅长是第一批接装歼20的指挥官,他形容第一次坐进座舱的感觉:"像是从绿皮火车直接跳进了高铁驾驶室。"有次战备巡航,地面雷达突然报告发现不明目标,王旅长驾机抵近一看,原来是架美军侦察机。"他们肯定吓够呛",王旅长后来回忆,"咱们的飞机在雷达上就跟麻雀似的忽隐忽现"。
2022年某次演习,歼20带着三架无人机搞了次"狼群战术"。指挥所大屏幕上,代表敌机的蓝点一个个消失,操控员小刘激动得差点把键盘拍碎:"咱们的飞机现在会下崽了!"这话传到美国那边,空军参谋长连夜召集智库开会,会议记录里写着:"中国正在把科幻电影变成现实。"
如今歼20已经发展到双座版,后座飞行员专门指挥无人机群。有军事博主打了个比方:"这就像打王者荣耀,主机控制四个英雄同时操作。"去年珠海航展上,两架歼20S带着十架无人机编队通场,观众手机都举成了玉米地。有个俄罗斯专家看得直咂嘴:"我们的苏57还在单打独斗呢。"
五角大楼每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关于歼20的篇幅越来越长。最新版本承认,中国隐身战机数量已经超过F22,而且"每天都在变得更危险"。有个细节挺有意思:报告里特别提到歼20飞行员年均飞行时间达到200小时,比美国同行还多30小时——看来咱们不光飞机造得快,飞行员培养也没落下。
从首飞到现在不过十三年,歼20已经衍生出六种改进型号。负责总装的老师傅老周最得意的是他们车间的智能制造系统:"现在装配精度能达到头发丝的十分之一,当年咱们造歼7那会儿,零件对不上还得拿锉刀修呢。"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记着第500架歼20的下线日期——就在下个月。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