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元器物簿》的艺术特点
及对草书发展的贡献
张成银
一、历史背景与发现概况
居延汉简《永元器物簿》是20世纪中国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额济纳旗的居延遗址发现了这组珍贵的汉代简牍。该器物簿制作于东汉和帝永元五年至七年(公元93-95年),正值汉代边塞军事制度完善时期。作为广地候官下属候长呈送的兵器库存报告,它不仅是汉代军事制度的实物见证,更是中国书法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整册由77枚木简编联而成,其中2简无字,简长约23厘米,宽约1.2厘米,符合汉代官文书的标准形制。简册内容详细记载了弩、箭、釜等兵器的数量与状况,反映了汉代边塞武库的管理制度。
图片
图一
二、《永元器物簿》的艺术特点分析1. 笔法的突破与创新《永元器物簿》的用笔极具特色,为现代书法提供新的创作源泉。
(1)起笔多采用露锋直入的方式,行笔过程中提按、笔锋正侧变化丰富,使线条充满张力。如“二”、“合”、“坚”、“元”、“箭”等字(图二)。
图片
图二
(2)转折处多用圆转笔法,采用这种笔法书写一是便捷,二是与下一笔的连写更为方便。如“见”、“力”、“四”、“盲”、“枚”等字(图三)
图片
图三
(3)收笔时常顺势引出,形成纵势的笔意。如'弩'、“张”、等字的最后一笔,纵向拉长,与下一字形成呼应。这种笔法不仅提高了书写速度,更创造了独特的节奏感(图四)
图片
图片
图四
与西汉简牍相比,其波磔笔画明显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简练的直线和弧线。这种变化标志着隶书向草书演变的关键一步。笔画的简化不是随意的省略,而是在快速书写中形成的规律性简化,为后来章草的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2. 结字与章法的革命性变化在字形结构上,《永元器物簿》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字形大小错落,长短参差,完全突破了隶书整齐划一的格局。如'箭'、“盖”、“鍭”、“弩”、“缺”字修长挺拔;'张'、“地”、“见”、“元”等字的宽博厚重,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这种随形就势、因字立形的处理方式,开启了后世行草书结字的先河。(图五)
图片
图五
章法布局上更是大胆创新。简文采用'天头不齐,地脚不齐'的排列方式,行轴线左右摇曳,如行云流水般自然生动。字与字之间虽无牵丝连带,但通过笔势的呼应和空间的巧妙安排,形成了内在的连贯性。这种布局方式比王羲之的《十七帖》早了两个多世纪,堪称草书章法的早期探索。(图六)
图片
图片
图六3. 墨色与节奏的天然韵味。由于书写时间跨度长达两年有余,简册中的墨色变化极为丰富。从浓墨重彩到枯笔飞白,从润泽如玉到干裂秋风,各种墨色效果应有尽有。这些变化并非刻意追求,而是在日常书写中自然形成的,反而显得更加真实动人(图七)
图片
图七
书写节奏也随着内容而变化。在记录重要数据时,用笔严谨工整;在一般叙述时,则轻松流畅。这种节奏的变化使整篇作品如同一首交响乐,既有激昂的高潮,也有平缓的过渡,极富音乐性。
三、在草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1. 隶变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永元器物簿》正处于隶书向草书转型的关键时期。它既保留了隶书的某些特征,如横画仍略带波势,又开创性地运用了许多草书写法。这种过渡性特征使其成为研究书体演变的活化石。与敦煌汉简相比,其草化程度更高;与皇象《急就章》相比,又显得更加自然率真。正是这种承前启后的特点,使其在书法史上具有独特价值。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草书不是某个天才的突然创造,而是无数书写者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2. 草书艺术的早期典范尽管《永元器物簿》还不是成熟的草书,但已经具备了书草的基本特征:字字独立而笔意连贯,笔画简省而结构完整,速度快捷而法度犹存。特别是其对偏旁部首的简化处理,如“竹”字头、“三点水”、“门”字框、“皿”字底、“糹”字旁的简化写法,直接为后世草书所继承(图八)
图片
图片
图八
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草书艺术的本质特征——在实用中追求美观,在规范中寻求自由。这种艺术理念影响了后来整个草书艺术的发展方向。
3. 对今草、狂草的深远影响
《永元器物簿》中许多字的写法已经接近今草。如'绝'、“关”、“往”、“有”、“敢”、“见”等字的写法,与王羲之及之后的书法家的写法极为相似。其纵势的笔意、连贯的气势,更是开启了后来狂草的先声(图九)
图片
图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字组'的出现。一些地方,书写者将两三个字连写,形成一组,这不仅是书写速度的需要,更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这种字组处理方式直接影响了后来今草和狂草的创作手法(图十)
图片
图十
四、自学启示与临习价值
1. 理解书体演变的活教材
对于书法学习者而言,《永元器物簿》是理解隶草向草书演变的绝佳教材。通过临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书体演变的脉络,理解草书产生的必然性。其过渡性特征正好为学习者提供了循序渐进的阶梯。
2. 掌握自然书写的典范
与后世名家刻意创作的书法作品不同,《永元器物簿》展现的是自然状态下的书写。其无拘无束的笔意、天真烂漫的结体,对于纠正过于造作的书写习惯具有重要价值。学习者可以从中领悟'无意于佳乃佳'的艺术真谛。
3. 草书入门的最佳范本
对于初学草书者,直接临习今草或狂草往往难度较大。《永元器物簿》作为早期草书,既有草书的基本特征,又字字独立,便于识读,是草书入门的理想范本。通过对其的学习,可以掌握草书的基本笔法和结字规律,为学习更高层次的草书打下坚实基础。
五、结语
居延汉简《永元器物簿》作为东汉边塞吏卒的日常书写,真实地记录了草书形成期的面貌。其艺术价值不仅在于笔法的创新和章法的突破,更在于它展现了书法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在实用中产生,在自然中升华。
这件作品告诉我们,伟大的艺术往往源于平凡的生活。那些无名书吏在日复一日的书写中,不经意间推动了书法艺术的革新。这种自下而上的艺术发展模式,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永元器物簿》就像一扇窗口,让我们窥见两千年前中国人是如何用毛笔书写生活、创造美的。它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值得每一个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珍视和研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