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演员张晋在旅行中突发心脏不适的经历引发公众关注。其妻子蔡少芬在采访中透露,张晋此前已有两次类似症状,但心电图检查显示“一切正常”,直至病情恶化才确诊冠状动脉堵塞近80%,紧急接受支架手术。这一事件让不少人感到疑惑:明明心脏在“带病工作”,为何心电图还会显示正常?今天,应急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范煜东就此热点展开健康解读。
心电图虽好也有局限性
很多人对心电图存在过度信任,认为“正常”就是“健康”。这种认知偏差源于两方面原因。
心电图普及性高但有“局限性”心电图作为记录心脏电活动的重要工具,通过将电极贴在皮肤表面,精准监测心脏收缩、舒张时的电信号变化。它的优势十分显著,快速、无创、成本低,能够在短时间内初步判断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急性问题,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在各级医疗机构甚至一些社区体检中都能进行,这使得人们容易将其误解为“全面检查”,认为做了心电图就能了解心脏的所有情况。其实不然,心电图也是有“局限性”的,它只能捕捉瞬间,无法预测未来。也就是说,它只能反映检查瞬间的状态,无法捕捉到间歇性或隐匿性的心脏问题。
心脏疾病的复杂性被低估心脏疾病的发展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心脏问题可能涉及血管、肌肉、神经、瓣膜等多个系统,而心电图仅能反映心脏的电活动,无法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心肌活力等重要指标。例如,即使心电图正常,但冠状动脉可能已经存在严重的狭窄,或者心肌已经发生了损伤但尚未影响到电活动,这些情况都需要通过其他检查手段才能发现。
配资网导航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